作者: 云华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1-10-22 10:11
□记者 云华
阚店村位于巨野县万丰镇西南部,曾是省级贫困村。穷则思变,近年来,该村着力打造蔬菜大棚产业示范基地,让蔬菜大棚成为全村的“摇钱树”,带领村民脱贫致富。同时,积极利用闲置非耕地引进服装、衣帽加工厂,帮村民在农耕之余找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。
蔬菜种植助脱贫
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
聊起村里的蔬菜种植,阚店村党支部书记吴延祥颇有感触。回想起十几年前,他不想看着乡亲们继续过穷日子,一门心思琢磨着要找条致富渠道。他带领村民到寿光学习大棚蔬菜种植经验,回来后经村两委研究,一致同意推广蔬菜大棚。
2011年,村里流转土地750亩,通过贷款、争取扶贫资金等建起了100余座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。不料,那年中秋节前一场大雨过后,刚完成土建来不及覆膜的100余个大棚倒了。
300余万元的建设资金打了水漂,可30万元的西红柿苗订单已经签好,吴延祥顶着压力继续动员大家,再次贷款建设大棚。
“又贷款200多万元,建起来100多个大棚。本来可以收获两茬,那年只收了一茬。后来我们又引进了其他蔬菜种类,到了2014年,一个大棚一年效益近5万元,好的能达7至9万元。”吴延祥介绍说。
为发展蔬菜种植,2013年,阚店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巨丰蔬菜种植合作社,吸引了165户村民入社。他们多次组织党员干部、种植大户外出学习,并特聘寿光技术员驻村跟踪指导。合作社实行统一育苗、统一购肥、统一销售的模式,保障社员安心种植。
村民以土地入股,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,合作社出资建好大棚,腾出时间的村民既可务工又可承包大棚。
36岁的吴常令曾是一名武术替身,从事武打动作或是吊威亚等影视表演,《功夫》《霍元甲》等作品中就有他的身影。8年前,阚店村热热闹闹地商量着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,吴常令就返回家乡,成为巨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。
“现在棚里除了种蔬菜,还有村民在养殖水蛭虫做鱼饲料。下一步我想尝试在棚里种花卉、搞养殖、培育菌菇类,总之就是慢慢摸索更多致富途径吧!”如今,吴常令在家乡有了自己的事业,每年还能外出2次继续做武替,兼顾着生活与梦想。
村里的种植户李雪个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,自己今年54岁,目前承包了合作社的2个大棚。“我们承包户给村集体交租金,自己家人管理,村里统一订苗。去年俺家种的青椒和豆角,两个棚的菜卖了10万多块钱。今年准备种青椒和茄子。虽然现在技术员走了,但咱村民种大棚久了,加上以前技术员教给咱的,现在俺们自己也已经有了种植经验。”聊起这些,李雪个笑得爽朗。和她一样,阚店村许多村民从蔬菜种植中找到了勤劳致富的途径。
如今,合作社取得了黄瓜、辣椒、茄子、番茄、苦瓜等无公害蔬菜认证,并注册了“阚店”蔬菜商标,以高质量的产品供应本地商超和附近城市。此外,村里还建成了总装机容量近30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,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0余万元。阚店村先后获得国家级“一村一品示范村”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、市级头雁党组织等荣誉称号。
引进衣帽加工厂
村民在家门口务工
阚店村通过发展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集体增收之后,投入更多资金修桥、修路、挖渠、打井、帮扶困难群众,并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,不断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。
村里先后栽植各类绿化树木2000株,安装太阳能路灯206盏,对全村7条街道进行了拓宽改造,铺设下水道3000米、路沿石2000米,完成全村140条胡同22000平方米的路面硬化。
同时,村两委积极联系村里在外创业的致富能人回村办企业,带动乡亲一起致富。阚店村有部分闲置多年的非耕地,在省派第一书记的帮助下,村里先后引进数家衣帽、箱包加工企业。其中一家服装加工公司的负责人王光磊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,他是邻村人,原本在外地开淘宝店铺。“当时阚店村的村支书动员我来村里创办加工厂,说村里可以给提供厂房。我考察后就来了,现在做自己的品牌女装,加工厂在村里就近招工,日常需要20至30人。每年大概产出10万件产品,一年能收入600万元。”王光磊说。
在加工车间,村民黄翠香与乡亲们在缝纫机前忙碌着,正加急赶制棉衣订单。她说,自己从2019年开始在这里务工,不仅离家近,每月还能有3000余元的收入,自己很满意。
在省派第一书记的帮扶下,阚店村新建了两层440平方米的村党群服务中心,实现了党建活动有阵地、服务群众有场所。另外,阚店村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,党员带头推行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。同时,开办道德讲堂,评选出好媳妇、好婆婆。成立秧歌队、舞蹈队,定期举办各类文体活动。
如今,脱贫致富的阚店村依然在积极探索村庄发展之路,打造千亩蔬菜大棚产业基地,发展旅游观光农业,不断延伸温室种植产业链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向农业田园综合体阔步迈进,打造乡村振兴的阚店样板。